用空间换时间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战疫空间

2023-12-31 20:51:5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本方案充分利用原体育馆附属用房设置病房及医护医技用房,局部利用集装箱增设符合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要求的病区厕所和医护洗消模块。并且针对武汉方舱医院大规模病床无物理隔断的缺陷,通过集装箱模块组合,搭建标准化的方舱医院病房,改造利用可逆性强,对原体育馆建筑只需改造空调排风。所有集装箱病房及功能模块均可灾后回收,二次利用。

  共同战“疫”,我院联合主编《公共卫生事件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通过专家论证

  城市如何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快速应对,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值得我们思考。为了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预案储备,2月8日,江苏省住建厅提出《关于在疫期将体育馆临时改造为应急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建议》,省主要领导当日批示。

  在住建厅统一部署下,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共同开展可行性研究。先行开展子课题“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的可行性研究。经历15天的合作奋战,江苏省《公共卫生事件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于2月23日通过专家论证。

  为切实提升涟水县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水平,提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淮安市涟水县有关领导及涟水县人民医院院方紧急要求提供新冠肺炎确诊病房快速智慧建造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疫情之后继续作为传染病隔离病区使用五年的补充要求。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领导、执行总建筑师亲自操刀,携手院总工团队、江苏BIM族库研究中心、江苏智憩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群策群力,在满足为病区传染病收治要求的基础上,融入了人文关怀和建筑美学方面的考虑。 整个确诊病区用地面积2487.78平方米,建筑面积709.86平方米,建筑采用集装箱式快速建造模式,共一层。有10间隔离病房,应急时每间病房可安排两张病床,满足20位患者同时入院隔离。靠近医护工作区的两间隔离病房配备相应设施条件,兼作抢救室。

  2月10日至今,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我在家附近的蠡塘社区重复着类似的志愿工作。

  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我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熬到凌晨才能休息,看到他们那么辛苦,作为一名党员,我便萌生了参加志愿工作的想法,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理应出一份力。于是我打电话咨询了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们确实很需要有人帮忙,就这样,当天下午我就开始了志愿者工作。

  我的工作包括:1、在社区卡口,查询进出车辆人员信息;2、向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因为我能说苏州话可以和他们交流)宣传防疫知识;3、在简易集装箱里登记社区外来人口信息,办理小区出入证等。虽然这些都是很琐碎的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他们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会,还要一直保持耐心。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他们打电话核实信息,“扫楼”发宣传单,不定期值夜班等等,一天都没休息。他们一直在默默奉献,和他们相比我做的还是很少。在此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致敬。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理应作出表率,冲在最前线;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很骄傲能在疫情严峻时刻,做出微薄的贡献。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累计起来的力量很大,我相信疫情后的我们会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2月6日至2月13日,我在西藏参与发起南京大学西藏校友会开展的“勠力同心 守望相助”募捐活动,主要承担前期策划和后期微信公众号宣传工作。我们拟向西藏自治区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捐助一台价值79800元的测温筛查热像仪,并在活动开展的三天后募集成功。这次的成功离不开各界校友拳拳赤子之心共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作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份子,作为西藏校友会理事,本人在此次募捐活动中初期主要协同校友会的噶松学长等搜集救援物资货源和对接单位的渠道,在募捐活动的正式开展后承担募捐的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及捐助通道的洽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短短4天就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募捐目标。此刻,我的内心唯有真诚地感恩与感谢,感恩每一位参与奉献爱心的“兄弟”,也感谢经南京大学再次相逢的“故人”,感恩每一个南大人,苍白的文字实难表达感谢的万千分之一。尽管现在身处冬天,依然坚信依靠这些东西,我们定能一同迎来樱花盛开的季节。

  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表达,用漫画的形式写了一篇《疫中纪事》,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为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的号召,组织云端战“疫”系列活动,分阶段、分内容逐步建立春季学期线上教学课程体系。

  2020年1月31日,建城学院在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由学院领导、骨干教师和行政人员等组成的“应对新学期开学线上教学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对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进行讨论和决策,制定并发布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应对疫情春季开学教学教务工作预案》。教学预案小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经过部分教师试用,遴选出适合我院教学特点的线上教学平台,选择了安全性较高、较容易操作的两个平台作为学院推荐使用平台,并且针对未来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准备,进行了模拟预演。

  2月7日,根据学校颁布的《南京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应对疫情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应对疫情春季开学教学教务工作预案》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发布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春季学期本科在线教学指南和要求》,并提供了相关软件操作指南附件,对春季学期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答疑,确保任何一个老师都能掌握在线教学手段,任何一个学生都能顺畅实现停课不停学。

  在制定线上教学预案的同时,学院童滋雨老师发挥技术特长为学院老师进行了ZOOM教学培训,并受教务处邀请,为全校老师进行了直播交流和培训。开课前一周,学院老师陆续对教学立方和直播平台进行实景模拟,及时反馈信息,力争做到开课以后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

  2月17日开学后,老师们不分年龄、有条不紊的进入“网络主播”角色,与学生在云端相聚,授业解惑。在直播教学的同时,学院老师配合开设了MOOC和SPOC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学院吴蔚老师做了《建筑技术课程网络直播教学问卷调查》,多数同学对网络直播教学反映较好,师生也能够及时沟通。综合而言,建城学院前两周大部分网上教学课程的学生出勤率接近100%,学院教务老师对个别有困难和缺勤学生及时帮扶和追踪。

  防疫既是公共卫生危机,也是我们提升课程体系质量的机遇。面对从校园课堂到云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建城学院从领导到教师克服困难、迅速响应、凝心“筑”力、众志成“城”,变危为机:不仅要求每位教师确保在线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保质又保量”的目标,而且还鼓励教师结合网络授课,集中思考课程体系提升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手段升级等,动员大家从学科角度协调填补课程体系中的空白点,去除课程重叠的部分,完整保存网络课程的所有音像资料,既作为后续线下教学辅助的教学资源,也作为今后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宝贵材料。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教育部和南京大学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方针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其中,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专业的设计类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对师生一对一实时互动、学生动手实践具有极高的要求,是开展线上教学难度最大的课程类型。南大建城的设计类课程教师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大胆展开了设计类课程线上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线上教学正式开始后,各年级设计类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年级设计课程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特点,采取了多样化、差异性的针对性手段,精心组织和开展教学。

  一年级工科大类学生的设计基础课程,面临着学生零基础、对设计课授课模式不了解、对建模及绘图软件的应用不熟悉、绘图材料和实体模型制作材料难以购买、小组合作无法进行等困难,教师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每个模块的十余位同学在助教的帮助下,提前对各项软件进行安装和实际操作练习。调整作业要求,将原本侧重于实地调研和实体模型制作的作业改为适合居家完成的侧重于网络检索和室内生活空间感知的作业模式。将需要小组合作的作业调整到后半学期开展。总的来看,学生们体现出了很强的自主研究和检索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每周的任务和作业。

  二年级设计课教学组刘铨老师针对设计课入门阶段的重要环节(如设计场地与环境的实地调研、三维实体模型制作等)受到物质与空间的限制而很难进行的具体困难,在教案设置上加强了教学内容中虚拟辅助工具的应用,最大程度上弥补这些问题。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强化Revit和Enscape软件的应用,在提升设计课计算机辅助工具技能的同时,来增强学生对材料、结构、构造、质感、视觉感知等的认识,并有助于提升后期设计练习的成果表达速度。在场地调研认知方面,则准备了场地无人机航拍视频来弥补无法进行现场调研的问题。

  三年级设计课教学组钟华颖老师针对设计课特点,调整教学准备时间,要求学生提前半天到一天上传上一次课程的作业成果,教师有时间批改准备,快速进入教学状态。针对视频状态学生自由发言的积极性不高,难于形成当面小组讨论的气氛,压缩集中讨论时间,加强一对一改图,学生的发言率明显提高。利用各种绘图APP及时对学生作业图纸进行批改,强化一对一改图效果,增加批改频率,由课堂改图的一周两次增加到两天一次。王铠老师注重教师量化化设计任务的任务目标设定,在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对草图设计的基本工具、整理格式提出统一要求。

  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ZOOM平台,实现主持人(老师)与学生角色的切换。利用远程鼠标控制操控学生的电脑,运用SURFACEBOOK 或者电脑手写板实现现场改图,模拟传统设计课手把手改图的效果,课堂内所有同学都可以看到,变一对一,为一对多。同时利用电脑双屏显示,课程现场直播的同时可以看到同学的听课状态,有效把握课堂氛围,合理互动。《总体规划》课程,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和QQ群进行在线教学。课下同学们积极完成设计作业,课堂上三位老师同时在线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深入点评。

  四年级毕业设计的各位辅导老师也积极开展了线上辅导。周凌老师每周两次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前期研究。华晓宁老师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毕业设计课题设置,每周均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需要用ppt形式进行线上汇报。尹航老师积极利用手写板等工具为学生线上改图。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的毕业设计正在有序展开。

  傅筱:“传统设计课多是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授课模式,老师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图纸,有时现场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好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虽然线上设计课无法还原这样的实体氛围,但线上大家是‘多对多’,每个学生在介绍自己的设计时,都将担当一次主播的角色,对同学的公众表达也是不错的训练方式。”

  唐莲:“比起常规教学,线上教学需要更多的互动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检验教学效果。”

  黄华青:“这次线下到线上教学的尝试,就像建筑行业经历的从手工作坊式到电子信息化的艰难转型一样,有利有弊,但又大势所趋。相信经历这一段用心的探索,疫情过后,它必将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张益峰,张翔:“年轻学子更能够适应时代科技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时空不再成为最关键制约因素。通过空中课堂师生可以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方便的信息统计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实实在在威斯尼斯人wns2299cn官网版。”

  利用网络资源提升专业知识——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偶然点开了清华大学《大数据与城市规划》网课,试听之后不禁拍手叫好,转发分享。与自我兴趣的贴合、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大提升了我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能。通过网课对“抓包”工具的学习和爬虫实践,我与同门师姐结合肺炎疫情,共同开展了一项基于人口流动与确诊数据的潜在感染者预测研究,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瞬间让假期充满意义。而定期的直播课程参与,让我摆脱了不规律的作息和无限制的游戏,培养起做事情的自控力。疫情微课、健身直播则在科学认知新冠肺炎、科学居家健康训练方面让我受益多多。

  疫情期间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在MOOC等平台上自主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还学习第三门语言——德语。德语与英语本是同一语系,也存在相似的语法规则。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虽然学习的过程总是磕磕绊绊,但我相信慢慢努力总会有所收获。

  这个寒假实际和我的日常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短期计划是要在这个假期内补充一些之前因为怠惰而落下的专业软件短板,因此每日上下午会用1-2小时不等观看网课视频,并结合半小时自己复盘理解课上案例——用这样的方式补充了一些Rhino+GH、ArcGIS和拓展了一些逻辑+Python代码库→数据分析的技能。又因为时间的充裕,自己也能够认真落实语言的学习了,做到“隔天学习2小时的日语网课”+每日睡前一小节英语口译练习,并坚持动笔辅助记忆。此外也开始练习板绘,实现了从手眼不太协调到确实可以画一些通俗意义上还不错的临摹的进步,把导师要求的一些平面图工作量用尽善尽美的方式完成了。总体来说,我也是维持开学时期自己“宅”状态的节奏,并利用这个难得的空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劳逸结合。

  研一上学期结束时,我参加了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营,在“睦南寻境”支队中担任建筑策划与设计工作。因为疫情影响,假期延长,我们团队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如何呈现我们的成果,通过展示宣传为乡村振兴真正贡献一份力。我们做的工作包括设计文创产品,剪辑视频,经营“睦南寻境”公众号等等,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在不能返校的期间,我在家协助老师完成线上教学,我担任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助教。做了关于课程考核说明的海报,做一些课前课后的工作,比如网课的软件测试,课后同学们的到课情况统计,和老师沟通工作。第一次做助教的感想,就像老师说的我们这门课程也可算是项目管理,怎么引导同学们主动思考学习参与是项目管理者应该做的,我很高兴有这次做助教的经历,并且线上教学的方式有着不同往日上课的乐趣及体验。

  上大学后很少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了,我们在家最喜欢研究各种好吃的,我也趁此机会学到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好手艺,比如草莓酱、蚝油鸡翅、番茄蛋花汤和酸辣土豆丝等等,吃自己亲手做的菜特别有成就感呢。

  宅家变成常态,朋友圈涌现出一个个糕点烘焙师、凉皮酿造师、锅巴小能手……苦练厨艺成了我的副业之一,承担下一部分做饭任务,让父母也“享受”一下我的服务。一次失败的凉皮、两次还可以的烤肉、以及最美味的“麻辣香锅”。在与食材和厨具相处的过程中,烹饪的魅力尽显——每种调料,缺了一味或多了一味都不行,用量和配比也要严格控制。细微处,见真章。

  我是个热爱健身的人,在学校每周都会去健身房锻炼4-5次,一般是进行力量训练和瑜伽训练。往年放假,我一般会到家附近的健身房进行锻炼。但是今年的寒假,真是太特别了,因为疫情,每个人待在家里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在不能出门的一个月里,我用一个6kg的哑铃和一块瑜伽垫,进行了居家健身。

  推荐两个app,一个是大家都熟知的keep,里面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运动,总有一款适合你!还有一个app是最近新发现的,推荐给热爱瑜伽的朋友们——每日瑜伽。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微信公众号、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ADINJU南大建筑微信公众号

搜索